-
来源:【四川日报-川观新闻】
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海报 葛仙雅
“健康四川行·素养来比拼——全民健康素养知识竞答”活动收官。本次活动(9月26日至10月16日)由四川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、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四川省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主办,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,川观新闻客户端提供技术支持。
活动最终吸引156万人次参与,个人榜前120名网友成功摘得“学习奖励金”终极大奖。这场竞答也是《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》落地后的首个省级全民健康互动实践,活动题库基于《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》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》核心内容,涵盖传染病防控、慢性病管理、合理膳食、爱国卫生、体重管理等关键健康知识。题目由系统随机抽取,保证公平公正。
活动收官后,个人榜共120名网友摘得终极大奖——学习奖励金。其中一等奖2名(600元/人)、二等奖6名(400元/人)、三等奖12名(200元/人)、优秀奖100名(100元/人)。排名以总分为首要依据,总分相同则用时短者靠前,若总分与时间均一致,先完成答题者排名更靠前。
温馨提醒:
排名奖学习奖励金将于10个工作日内直接发放到个人微信,由于用户自身网络通信环境、信息填写错误或其他平台规定(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未进行实名认证、未绑定银行卡等),导致现金红包发放或领取未成功,视为用户放弃,不予再次发放。
网友热评:
解锁“含金量”健康知识 闯关、单挑、助力形式很丰富
活动的实用价值与趣味性,得到参与者广泛认可。部分获奖者分享答题经验时,直言在竞答中收获了可落地的健康知识;普通参与者也表示,即便未获大奖,仍因学到常识而倍感充实。
记者采访了排名前15的网友,其中网名为“川观网友98c8a2”是一位广汉市市民,也是一名科普内容创作者,平时自学中医、涉猎生物学、天文地理等多领域科普知识。谈及收获,他难掩兴奋:“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实用知识——比如山体滑坡该往哪跑,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限盐,以后身边人有需要,我还能帮忙提醒。”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川观新闻的答题活动,能拿到第5名,他归功于“平时爱学科普”的习惯,而他最初了解活动,正是通过川观新闻的文章推送。
德阳网友“梦寻汝嫣”,虽无医学背景,但大学学生物学,且因自身亚健康,平时格外关注健康科普。他坦言,答题正确率背后,既有旧知识的积累,也有新知识的收获:“以前不知道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方法,这次学到了——完全梗阻要采取腹部冲击法急救;不完全梗阻情况下,救助者要鼓励病人咳嗽。”他还意外解锁了“老年人健康知识”:“原来老年人的体重指数适当比年轻人高一点,抵抗力会更强,这点以前真不知道。又学知识,还能得现金,特别有意义。”“梦寻汝嫣”说,他是通过关注的四川日报看到活动通知,这次是首次参与川观新闻的竞答。
普通参与者也对活动给予高度认可。网友“南湖岸边”连续打卡20天,即便未能进入前200名,仍收获满满:“活动形式特别丰富,有闯关、单挑、助力,还有砸金蛋,奖励机制很刺激,趣味性强!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生活里能用的健康常识,学到了就是得到了。”他还隔空喊话四川卫生健康系统和川观新闻:“希望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,为打造美丽四川、健康中国贡献力量!”
主办方:
推动健康科普从“阶段性活动”走向“常态化生活”
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场吸引156万人次参与的健康竞答,是四川推进健康素养普及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,核心目标是推动健康科普从“阶段性活动”走向“常态化生活”,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四川的深入实施夯实群众基础。
从个体健康认知提升看,活动打破健康科普“单向灌输”的传统模式,从“高血压限盐”“山体滑坡避险”等实用知识,到解锁“气道异物梗阻急救”等新技能,都是公众从“被动接收健康信息”向“主动掌控健康知识”的转变。活动播下的“健康知识种子”,会随着参与者日常实践生根——可能是一次及时的气道急救,一次科学的膳食调整,或是一次对家人的健康提醒。
从政策落地实践看,活动以《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》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》为核心题库,巧妙地将专业性法规与标准化健康知识,转化为贴近生活的“健康考题”,公众在答题中理解政策内涵,在应用中践行政策要求,为健康政策的实践提供可复制的样本。
从社会协同赋能看,活动构建“政府主导、专业支撑、媒体联动、公众参与”的健康科普新生态,省爱卫办、省卫生健康委等明确方向,省疾控中心保障知识权威,川观新闻以技术赋能趣味化传播,三方协同形成“健康科普共同体”,保障了活动的公平性与影响力,提供“资源整合、优势互补”的协同范式。
本文来自【四川日报-川观新闻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ID:jrtt
举报